3月31日,艺术家杨冕的首次西藏个展“照见”在拉萨吉本岗艺术中心开幕,展出其以西藏壁画源流为灵感创作的全新“CMYK”系列作品,展览将持续到2023年5月21日,期间免费向公众开放。
据了解,杨冕,1970年出生于成都,199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并任教于西南交通大学至今。1998年,杨冕曾获年度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从早期的“美丽标准”系列,到后来的“CMYK”“RGB”系列,流行文化与图像一直是杨冕重要的创作母题和观念,他的作品也长期聚焦媒介对社会的改变。
杨冕肖像。
此次展览缘起于2021年冬季,应吉本岗艺术中心驻留访问项目邀请,杨冕展开了为期10余天的进藏考察,喜马拉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诸多西藏壁画遗珍给予他巨大启迪。随后一年多时间内,杨冕深入爬梳学术资料,从媒介视角重新审视西藏绘画艺术史,融入“CMYK”的理念展开创作。
杨冕告诉记者,C(青色)、M(洋红色)、Y(黄色)、K(黑色)是彩色印刷时采用的一种套色模式,四种颜色混合叠加,形成所谓“全彩印刷”。
“照见”展览现场。
2009年开始,杨冕持续选择艺术史中的经典图像,用四色圆点解体重构;绘制时,有意模仿机械运作的效果,但微妙加入主观分析和趣味。杨冕的西藏创作,是对这一理念的延伸和总结。从11世纪扎塘寺“佛说法图”开始,观众将一路遍览夏鲁寺“五方佛”(14世纪)、白居寺“绿度母”(15世纪)、贡嘎曲德寺“喜金刚”(15世纪)、古格故城“南方宝生佛及众菩萨”(16世纪)等经典图像,经过罗布林卡格桑颇章的“白度母”(18世纪),最终抵达展览场所本体--吉崩岗拉康中的“莲花生大师”(19世纪)。杨冕用“CMYK”的创作方式,串起一条简明的西藏壁画源流线索,也邀请观众以“民主性”的观看重新解读经典图像。
观众现场参观。
展览所在的吉本岗艺术中心是西藏首座古建筑保护性改造而成的公共文化空间,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百年古建筑中,无论是金刚怒目,还是菩萨低眉,无数闪烁的四色小圆点有序地弥散在神圣殿堂之内,并与四周壁画形成“影像”关系。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研究员鲁明军评论:“正是这样一种流动的势能,在其图像底本与标准化的CMYK结构秩序之外,开启了一条超出我们经验的异质性道路。”
展览同名画册也将同期推出,其中收录了著名策展人、艺术评论家鲁明军、皮力、吕澎、林似竹(Britta Erickson)等特别撰写的评述文章。
艺术家与嘉宾合影。
“照见”展览现场:CMYK-罗布林卡1750年白度母像唐卡。
“照见”展览现场:CMYK-古格王朝西方无量光佛及众菩萨。
“照见”展览现场:CMYK-夏鲁寺五方佛西无量光佛。
“照见”展览现场:CMYK-夏鲁寺五方佛东方不动佛。
“照见”展览现场。左:CMYK-贡嘎曲德喜金刚双身与空行母;右:CMYK-吉本岗莲花生大师;中上:CMYK-夏鲁寺五方佛中央大日如来佛;中下:CMYK-药师佛坛城。